日本制造的“信任危机”
2024-06-05 04:18:27
痴守七十载舞台路:陈翘、刘选亮舞蹈伉俪从艺70年系列活动在广图启动
" 祖国把我从一个幼稚懵懂的小姑娘培养成才。把人民放在心上,用舞蹈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这是我们一辈子所追求的目标。"
活动现场,已迈入耄耋之年的陈翘和刘选亮在舞台中央携手共舞,观者无不动容。他们用简单几个动作重温 70 年前的一段舞蹈,展示其初心不变、舞伴终身。
6 月 2 日," 陈翘、刘选亮舞蹈伉俪从艺 70 年系列活动 " 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等单位承办。
陈翘、刘选亮是享誉海内外的舞蹈伉俪,堪称艺坛模范,是广东文艺界的宝贵财富。系列活动回顾两位艺术家为广东舞蹈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总结其从艺 70 年来的奋斗成就和艺术理想。
把黎族舞蹈带向全世界
" 陈翘、刘选亮二位艺术家作为中国艺坛的模范伉俪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几十年如一日心怀民族大爱、为人民起舞。"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陈翘走进五指山区和黎族的村村寨寨,作为一名非黎族舞者,创造出当地的舞蹈语言,并被纳入了该民族的身体语言体系,得以代代传承,让人感动和敬佩。
1953 年,年仅 15 岁的陈翘因一纸调令远赴海南,从潮汕文工团转入彼时刚成立的海南歌舞团。尽管地处穷乡僻壤,但黎族少女的草笠和文身等风俗民情,让陈翘尤为痴迷。
在一次采风中,她目睹黎族青年男女在三月三浪漫对歌的场景,将其情境与心态转化为舞步,这便是黎族舞蹈《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更成了陈翘与同团舞者刘选亮的 " 媒人 ",两人因共同创作这部作品而相知相爱,于 1962 年结为连理。
作为广东省唯一均获文艺终身成就奖的舞坛伉俪,陈翘和刘选亮在 70 年来深扎祖国岭南沃土,创作出一批充满传统民族舞蹈特色的传世佳作,并将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带到海外。
1980 年,刘选亮当选广东民族歌舞团(原海南歌舞团)团长,陈翘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广东民族歌舞团多次出访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将民族舞蹈文化多次推向世界,广为传播。1983 年,该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 " 南粤山花 " 称号。
" 陈翘是第一个把黎族舞蹈带向世界艺术之巅的人,与陪伴在她身边的艺术伴侣、灵魂伴侣刘选亮一起,创造了中国舞蹈界一个不可绕过的高峰。"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蔡葩说。
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看来,两位前辈除了是 " 一代舞神 ",更是激励后辈的精神导师。"1984 年,陈翘老师已是国内的著名编舞创作者,而我是刚入圈的‘小鬼’。她说,她在我的眼睛里看见了一团火,我们就是同类项,得了不可救药的‘舞蹈癌症’。"
接到活动邀请后,欧建平凌晨 4 点爬起床,翻出 1983 年观看舞剧《摸螺》后写下的影评、《南粤山花》纪念册及陈翘赠予的亲笔寄语。他向记者展示这些 " 宝贝 ",泛黄的草稿纸左上角标记了 " 观摩随笔 " 四字,还画有《摸螺》的舞台构图。
跳出人民舞步、时代舞步
从《三月三》《草笠舞》到《喜送粮》《摸螺》,这些作品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岭南地域风情。几乎每一个舞蹈背后,都能聊出一段故事。
" 许多平凡的生活细节、普通的生活现象,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点染、升华,一定能形成风格独特而又感人的舞蹈形象。" 在陈翘看来,不论身处黎乡还是岭南,想编出一个有生命力的舞蹈,就必须来源于生活。
1983 年,海南歌舞团从海南搬到广州,后来更名为南方歌舞团。
为了给民族舞蹈寻找符合时代需求的市场,陈翘去到佛山的一家锦纶厂采风,看着机器间转动的锦纶,她突发奇想:为何不以尼龙绳为元素,创作歌颂工人的舞蹈?在后来的舞蹈《彩线》中,演员们穿着尼龙绳编织的衣服,戴着尼龙绳帽子,在满台的尼龙线中穿梭。
1992 年,陈翘和刘选亮创编了大型舞蹈史诗《潮汕赋》,对海上通途开拓者致以赞歌。退休后,两人还带领团队创编《古邑情 客家亲》《千年古邑 红色河源》等歌舞晚会,代表广东舞蹈界对民族艺术的执着坚守。
" 如何在快速的社会节奏中找出人民的气质、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利用今天的舞蹈形式、舞蹈语汇和舞蹈形象来讲述民族精神,是广大舞蹈工作者的使命。"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汪洌表示,通过梳理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能够为年轻的舞蹈工作者提供宝贵经验。
" 代表广东舞蹈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
活动现场,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舞团的舞者们带来黎族的竹竿舞,吸引不少市民在横纵交错的 " 竹桥 " 间扭身跳跃,掌声与节拍声错落起伏。
" 打柴舞 " 又叫 " 竹竿舞 ",这种原本起源于黎族庆丰收的民间舞蹈,经由海南歌舞团的表演,才进入了大众视野。
" 陈翘和刘选亮在 2005 年提出‘岭南舞蹈’的概念,他们代表着广东舞蹈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告诉记者,两位先生在课上和学生们说,岭南舞蹈的传承不是一代人的事,青年舞蹈工作者要展现新时代的岭南舞蹈风貌,让民族舞蹈走出国门。
王海英表示,近年来学院致力于系统梳理二老的艺术成果,涵盖人才培养、教材撰写以及舞台作品各方面,深入研究岭南舞蹈话语的体系建构。
据悉,系列活动通过出版《并肩同行七十载——陈翘刘选亮文集》、制作从艺 70 年画册、举办主题图片展、名人名家赠阅专柜揭牌仪式等方式,生动展现陈翘、刘选亮伉俪作为老一辈艺术家的为民情怀、如磐初心和淡泊名利的品格风范,从二位前辈艺术家创作历程中,记录时代的沧海桑田、人民群众的精彩实践。
其中,主题图片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举行,展出两位艺术家各时期的代表作剧照、演出、采风照片、奖状奖杯等珍贵资料,展期持续至 6 月 10 日。
谈及看展心得,冯双白告诉记者,陈翘和刘选亮吃黎家饭、乘竹筏漂流、翻越蜈蚣山等照片让他深受触动。冯双白希望,从事民族艺术创作的年轻人以两位前辈为标杆,自觉坚守艺术理想。
文|记者 梁善茵 黄宙辉 实习生 周颜佳 通讯员 芦莹
图|赵秋来(除署名外)
2024-06-05 04:18:27
2024-06-04 06:04:11
2024-06-04 06:01:55
2024-06-04 05:59:39
2024-06-04 05:57:23
2024-06-04 05:55:08
2024-06-04 05:52:52
2024-06-04 05:50:36
2024-06-04 05:48:20
2024-06-04 05:46:04
2024-06-04 05:43:49
2024-06-01 06:00:53
2024-06-01 05:58:38
2024-06-01 05:56:22
2024-06-01 05:54:06
2024-06-01 05:51:50
2024-06-01 05:49:34
2024-06-01 05:47:18
2024-06-01 05:45:02
2024-06-01 0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