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家了解一下被网友们吐槽的回民街,到底能不能去
2024-06-19 11:51:53
尬且无聊,已弃剧
《都挺好》已经收官好几天了,你们是不是还沉浸在被苏明成支配的“恐惧”中?
猝不及防,最近又有小伙伴给我安利了一部由郭京飞主演的电视剧。
这一次,小可爱苏明成不再虐别人,而是虐自己。
明明脚没受伤,却要一直坐着轮椅,还让手下别说出去。
“东窗事发”之后,被手下人集体围攻↓
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说声道歉↓
这一摔,是报应吧~
郭京飞确实蛮有趣的,但是,看完更新的八集,我想问问,你们说的“安利”,是真心的吗?
这剧就是——
《暗黑者3》
《暗黑者3》改编自周浩晖的小说《死亡通知单》。
前两季的播出时间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
第一季的分数最高,有8.1分↓
第二季的口碑就差了很多,惨遭滑铁卢↓
第三季的分数也不高,看情形,这个分数还会降↓
虽然换演员并不能左右一部剧的成败,但习惯是件可怕的事情↓
靠原著撑着才打了一分?↓
这明显一部比一部差的节奏↓
个人认为,观众之所以喜欢《暗黑者》,不仅仅是因为剧本扎实、悬疑精彩,最重要的是作者塑造了Darker这个高智商罪犯的人设。
他,是“暗黑执法者”,通过一张张署名“暗黑者”的死亡通知单,不断的与“警校怪教授”罗飞(郭京飞 饰)较量与博弈。
王牌对王牌,将悬疑、凶杀、探案等因素集结于一个又一个简短却干练的案件中,十分的讨巧。
只可惜,本剧在第二季的时候,已经逐渐显现案件悬疑不够精彩、广告植入太多以及逻辑不够严密等槽点。
时隔四年,这些问题,又在《暗黑者3》上重蹈覆辙。
三条故事线穿插进行,跳跃性太强。
如今的电视剧,双线故事的表现手法已经司空见惯,《暗黑者3》更高级一点,它在短短24集的篇幅里,总共讲了三个主线故事。
一条是罗飞带领的专案小组破案的故事;
另一条是薛天和杭文治在东南亚监狱里越狱的故事;
最后一条是饶东华的商战。
多条故事线并肩前行,如果拍得好看,会有环环相扣的效果,这也是高级的“对位”戏份。
很可惜,八集过去了,我暂时还没有看到这几个人之间有火花的对手戏。
三段故事,像是在看三部不同的电视剧。
剧情密度不够高,角色关联太寡淡,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切换次数又太多。
不但没有起到相互推进的作用,反而使三个故事都没有讲透彻。
其实几个主人公之间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现在却是各自为政,还是有点担心24集的篇幅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编剧要怎么将三条线毫无违和感的汇聚到一个点上。
强行搞笑略尴尬。
现在有很多刑侦剧,总是在紧张的破案气氛中穿插搞笑的段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暗黑者3》中的喜剧成分有点过时,且显得比较尴尬。
比如尹剑这个角色,一季换一个演员,开场音乐切换成《来自星星的你》的主题曲,不得不说,多少有强行搞笑的成分。
之前二队长就是一个搞笑人物,这一季里依旧延续无厘头的画风,是警队里的“搞笑担当”。
不过,喜剧成分如果用的多了,就会与主要剧情产生错位。
原本破案篇幅就不多,如今更是将主线给分散开来了。
况且,有时候搞笑的段子真的是一点也不搞笑。
我好几年前就听过的梗啊~
讲真,对于真正的刑侦迷来说,好看的案件才是重点,即使全程没有搞笑剧情,也是无所谓的。
Bug太过明显,推理过程实在草率。
相比上述,本剧最大的硬伤还是剧本的问题。
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来说,刑侦剧中冗长又无聊的案件自然是能免则免,每个案件2~3集的长度刚刚好。
而《暗黑者3》播出八集,总共讲了四个案子,两集一个案子的篇幅看似恰到好处,实际上,看过剧的观众就应该知道,这些案子,基本不存在推理过程。
第一案:因果。
在因果街上发生了一起醉酒驾驶导致他人死亡的案子,警方先后锁定两个嫌疑人,分别是肇事车辆的主人云天明和死者的同事于毅。
在没有任何指纹的情况下,他们最后都被排除了嫌疑。
理由?非常简单。
云天明不可能绕远路回家从而再撞死死者,这样不够聪明。
至于于毅,完全是因为Darker的介入,让他顺理成章的排除了嫌疑。
最后罗飞将嫌疑人锁定于毅的室友冯良,因为他曾送纸花给受害者,求爱未遂而心生怨恨。
一切看似有理有据,但往深了想,整件案子嫌疑人与证据的出现实在太过简单与顺利,每一次锁定嫌疑人的转折是生硬又缺乏说服力。
而且,这案子bug也不少。
云天明在酒吧门口叫了代驾,凶手假装代驾开走了云天明的车子。那么,酒吧门口的监控就应该拍到开走车子的凶手,为什么警方不查监控呢?
死者的同事曾经说过她是看到一条微信才出的门,那么,警方为什么也不查查给死者发微信的人呢?
查到了这个发微信的人,不就能知道死者当晚去见的谁了吗?
警方查案不费吹灰之力,遇到想不通的地方,新的证据就会如约而至。
可以说,第一案真的是有多无聊,就有多无聊。
第二案:寄生人间。
一个拼命想逃离原生家庭的女生,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接连杀害四名女性,从而取代她们的身份继续生存下去。
这个案子跟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每杀害一名女性,就取而代之,一个套一个。
但是,且不说当下是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年代,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就算时光倒退十年,指纹、DNA还有身份证总还是一个人身份最有利的证明。
一个学历不高的乡下女人,真的能在杀完人之后,毫无破绽的生活下去吗?
她在杀害第一名死者的时候,是用硬物袭击了她的头部,再伪装成溺水的样子;第二名死者是被她用手掐死的;第三名死者是被勒死之后伪装成割腕的假象;第四名死者直接毁容。
所以,一共杀了四个人,没有一个家属要求尸检?亲人之间的关系就如此凉薄?
然后顶着受害人的身份去上班,就算身形相似,容貌总伪装不了吧?周围的同事看不出来吗?
最可笑的是,她想用第四位受害者的护照去美国?
谁告诉你有了护照就能离开的?到时候要怎么过安检?
这案子除了逻辑有问题,推理也很弱。
所有的线索都不解释是怎么来的,就稀里糊涂的推动案情。
比如前一秒罗飞还让尹剑和陆飘飘去查其中一名死者的鞋码,镜头一转,他俩竟然去了另一名受害者的老家?
在那里,他们又稀里糊涂的发现曾经以为的杀人凶手顾珊珊其实才是第一个被取代的受害者,杀人凶手另有其人。
但是这一段,查证过程实在太弱,交代不清晰,新的人物出现很突兀,似乎就是为了加速破案才出现了关键人物。
而且,整个案子下来,也没有交代第二名受害者夏梦的尸体究竟在哪里?虽然无关痛痒,却让人觉得不是很完整。
说真的,第二案的构思还蛮巧妙的,有点电影《捉迷藏》的感觉。
可惜的是,整个案子下来,人物存在感不高,推理又缺乏论证,只有结果,没有经过。
第三案:皮囊。
网红和整形医院的护士长制假贩假,最后导致病人在整形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网红也不能幸免。
整个案子看下来,不出意料的跳脱和随意。
个人认为,这个案子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另一个网红张末末身上,警方营救被Darker控制的张末末的剧情原本可以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没想到,剧情根本没有交代营救过程。
只依靠罗飞的几句推理,就直接切换成营救成功的镜头了。
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抽丝剥茧的过程。
剧情播到第八集,前两季十足高能的Darker,到了第三季,不仅存在感变弱了,连和罗飞之间的对弈也是少之又少。
这些案子似乎更重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过于表面化,像是听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已。
第四案:孔雀。
孔雀旅馆频频发生闹鬼事件,三名死者看似是意外死亡,但他们都与十年前一起自杀案有关。
这个故事看下来,除了案件没有铺陈,警方直接进入主题之外,最大的bug还是突然出现的人证和物证。
罗飞等人将嫌疑人定为孔雀旅馆的老板孔辉,但是案发当时,他有明显的不在场证明,于是罗飞认为,他还有帮凶。
但在确定真正主谋的时候,给出证明就跟闹着玩似的。
警方是怎么找到疑似当年自杀女死者的日记,并从中找到些许破案灵感的?
在抓真正主谋的时候,罗飞也是在Darker的指引下进行的,没有Darker的提醒,他还不知道当年犯罪的有四个人,而这没有被发现的第四个罪犯,才是隐藏得最深的。
一切太过风平浪静,Darker像是警队的编外人员,在罗飞破案的关键时刻,总能给他信息,使得一个又一个案子都是顺顺利利。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刑侦剧?
无非就是喜欢它的推理过程,紧张又刺激,但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近两年的很多刑侦剧,尽管篇幅很短,可相对的,它们都省略了案件中最重要的推理过程,看着是很节省时间,却也不是那个味道了。
不难发现,《暗黑者3》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侧重点依旧放在当下社会人心和人性的弱点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教育意义。
但逻辑上的bug,剪辑上的失当,剧本编排上的失调,还是让这部剧看起来不够严谨。
观众期待的罗飞和Darker的对决目前没有看到一丝苗头,也令这部剧的剧情又平又松散。
也许会有人说,故事不好看是因为剪掉了太多的东西,可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好,也是事实。
其实,刑侦剧一直有热度,关键在于案件的逻辑是否合理,可惜,很多时候,国产刑侦剧糊就糊在“破案太快”这个bug上面。
个人
2024-06-19 11:51:53
2024-06-19 11:49:36
2024-06-19 11:47:20
2024-06-19 11:45:05
2024-06-19 11:42:49
2024-06-19 11:40:33
2024-06-19 11:38:17
2024-06-19 11:36:01
2024-06-19 11:33:46
2024-06-19 11:31:30
2024-06-18 16:06:38
2024-06-18 16:04:22
2024-06-18 16:02:06
2024-06-18 15:59:51
2024-06-18 15:57:35
2024-06-18 15:55:19
2024-06-18 15:53:03
2024-06-18 15:50:47
2024-06-18 15:48:31
2024-06-18 15: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