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024-09-19 17:09:50
人工智能人物系列(二)丨时代先驱马文明斯基
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才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马文•明斯基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最早联合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联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首位获得图灵奖的人工智能学者;虚拟现实最早倡导者;影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
如果说阿兰•图灵是人工智能的奠基者,马文•明斯基则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推动者。其一生虽不像图灵那样传奇,但也足以享誉后世。
人工智能的起源,公认是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这年夏季,达特茅斯学院数学助理教授麦卡锡(John McCarthy)、时任哈佛大学数学与神经学初级研究员的马文•明斯基、IBM信息研究经理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等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围绕着“自动计算机”、 “如何为计算机编程使其能够使用语言”、“神经网络”、“计算规模理论”等一系列对于当时的世人而言完全陌生的话题,共同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达特茅斯会议后不久,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转至MIT,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其会合。次年,志趣相投的二人就一同创立了MIT人工智能计划(随后成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在这所实验室,明斯基力图探索如何赋予一台机器以人类的感知和智力,创造出了可以操控物品的机器手,探讨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撰写了包括《感知器》在内的诸多开拓性书籍,并于1969年被授予图灵奖。2003年,人工智能实验室和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合并成为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简称“CSAIL”)。CSAIL衍生了很多公司,包括Boston Dynamics、Meka Robotics、Akamai和Dropbox,前两家公司都在2013年被谷歌收购。
20世纪60年代,明斯基提出 “telepresence”这一概念,直译应为“遥远的存在”或“远距离介入”,比“VR(虚拟现实)”一词的诞生早了30年。
1963年,明斯基发明了首款头戴式图形显示器,让人体验到了自己驾驶飞机、在战场上参加战斗、在水下游泳这些现实中并未发生的事情。如今的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1970年代早期,明斯基与Seymour Papert(一位著名的教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致力于 “意识的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理论的构建,将人工智能研究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1975年,在论文“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中提出其著名的框架理论,引起了人工智能学者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
后来,他又相继撰写了《机器人学》(Robotics,Anchor Pr./Doubleday,1985)和《心智的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Simon & Schuster,1986)
2016年1月,马文•明斯基因脑出血逝世,享年88岁。
四年前,明斯基发表主题演讲《健康和人类心理变化》,“假如我们可以活到200岁,我们就能累积足够的技术和知识去解决问题。”
正是他倾其一生的风险,才有了今天和未来的人工智能。
注:本文内容参考自搜狐科技、虎嗅网、世界观等平台。
转载请标明宇辰网,侵权必究!
2024-09-19 17:09:50
2024-09-19 17:07:38
2024-09-19 17:05:26
2024-09-19 17:03:13
2024-09-19 17:01:01
2024-09-19 16:58:48
2024-09-19 16:56:36
2024-09-19 16:54:24
2024-09-19 16:52:11
2024-09-19 16:49:59
2024-09-19 16:47:46
2024-09-19 16:45:34
2024-09-19 16:43:22
2024-09-19 16:41:09
2024-09-19 16:38:57
2024-09-19 16:36:44
2024-09-19 16:34:32
2024-09-19 16:32:19
2024-09-19 16:30:07
2024-09-19 16: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