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誓言的句子
2024-04-09 22:07:41
断舍离中的经典句子
1、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2、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3、留下物品前先思考“我要不要用,而非能不能用”。
4、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5、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6、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7、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8、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9、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
10、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11、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12、集中一点,做到完美。
13、让人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要的。
14、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
15、淘汰法(总量不便,增1减1)
16、看不见70%,看得见50%,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10%。
17、自立、自在(卷)、自由(是否便于选择)
18、察觉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19、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相遇,缘尽了就潇洒放手。
第2篇:断舍离经典语录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断舍离经典语录,供大家阅读。
1、老子的《道德经》中讲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即有关学习,要日益精进,广学多闻;关于修道,则是要日渐除去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而能明心见*。——苏静《知日·断舍离》
2、人无法在与自己没有连接点的事物上感受到魅力。因为我感兴趣,所以觉得有魅力。这就是建筑的突破口''!——苏静《知日·断舍离》
3、对其他事物的了解让人更加了解自己。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旅行,接触各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这让我自身的价值观越来越明确。——苏静《知日·断舍离》
4、通向自由的50个舍弃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素一种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余裕。没有比双手更灵巧的工具。——苏静《知日·断舍离》
5、便当的存在却又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它永远都表达着制作者:"我永远都是你的支持者""在外注意安全,要平安回家哦"的心声。——苏静《知日·断舍离》
6、制作者的用心会体现在产品上,而享用者则会体会到这份用心,从而用具体行动来报答制作者。——苏静《知日·断舍离》
7、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山下英子《断舍离》
8、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山下英子《断舍离》
9、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一种最好最舒服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充裕。尤其对于都市人的工作与生活来说,空间和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也是重要的资产。——苏静《知日·断舍离》
10、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的情况,就要有意识地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运用加分法的过程……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这本书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关系做了相当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启发*。……觉得“这东西会坏,说明我还是别用它的好”,进行自我贬低。——山下英子《断舍离》
11、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要如“在逆风中扬起风帆”这句话一般,始终怀揣一颗迎着风浪也要拼尽全力向前进的心。——苏静《知日·断舍离》
12、接触瑜伽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把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苏静《知日·断舍离》
13、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山下英子《断舍离》
14、“舍弃的背后,正是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苏静《知日·断舍离》
15、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山下英子《断舍离》
16、就拿断舍离来说,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像这样,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你自己……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看清身边的物品,然后做出选择。——山下英子《断舍离》
17、新的整理术,不仅要解决表象问题,更要灌输新的人与物的价值观念。——苏静《知日·断舍离》
18、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了断舍离,打做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和乐观。——山下英子《断舍离》
19、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山下英子《断舍离》
20、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山下英子《断舍离》
21、我常常在日本的设计或是艺术里,看到许多"留白"的空间,画面或文字,因为有形无形的留白空间,而多了喘息与想象的美感。——苏静《知日·断舍离》
22、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山下英子《断舍离》
2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山下英子《断舍离》
24、“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25、想要的东西,很多;需要的东西,很少。——苏静《知日·断舍离》
26、舍不得丢是一种状况,还有一种舍不得的状况是"舍不得用"。好东西因为舍不得用,而被藏在柜子里面不见天日。山下英子认为,好东西舍不得用而把它收起来、还勉强自己去用比较差的,这样的话品味永远都无法提升,也影响别人看待你的态度。明明有好的东西,却容许自己去用次等的物品、对物品和赠送礼物的人的心意,其实都是一种浪费和亏待。——苏静《知日·断舍离》
27、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山下英子《断舍离》
28、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要学会像帆船一样采取”z”字形迂回前进的心态和方法。这样,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永远不会被击垮。——苏静《知日·断舍离》
29、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山下英子《断舍离》
30、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维度:一是我和物品的关系,二是当下断舍离的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同时,进行时时更新,不断进行更换。断舍离给人带来改变的机制: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通过断舍离不断筛选物品的训练,能渐渐了解自己,从而更清楚地判断出自己准确的自我形象。——山下英子《断舍离》
31、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山下英子《断舍离》
32、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山下英子《断舍离》
33、断舍离衍生出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此,分类也应该是进行最小限度的分类。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要想从二三十种东西里做出选择,光是了解情况恐怕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34、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山下英子《断舍离》
35、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山下英子《断舍离》
36、我们不就是为了追求让人“怦然心动”的人事物,为了生活里洋溢着幸福感才一直努力的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讲到的整理二部曲,一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其重要的整理观念是:整理时选择的并非“要丢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的东西”,选完后其余全部舍弃,让空间立马清爽起来!二是要“决定每件物品的定位”。——苏静《知日·断舍离》
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3.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4.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5.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
6.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7.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8.集中一点,做到完美。
9.让人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要的。
10.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
11.看不见70%,看得见50%,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10%。
12.自立、自在(卷)、自由(是否便于选择)
13.察觉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14.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相遇,缘尽了就潇洒放手。
15.留下物品前先思考“我要不要用,而非能不能用”。
1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断舍离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第3篇:断舍离经典语录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断舍离经典语录,供大家阅读。
1、老子的《道德经》中讲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即有关学习,要日益精进,广学多闻;关于修道,则是要日渐除去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而能明心见*。——苏静《知日·断舍离》
2、人无法在与自己没有连接点的事物上感受到魅力。因为我感兴趣,所以觉得有魅力。这就是建筑的突破口''!——苏静《知日·断舍离》
3、对其他事物的了解让人更加了解自己。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旅行,接触各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这让我自身的价值观越来越明确。——苏静《知日·断舍离》
4、通向自由的50个舍弃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素一种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余裕。没有比双手更灵巧的工具。——苏静《知日·断舍离》
5、便当的存在却又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它永远都表达着制作者:"我永远都是你的支持者""在外注意安全,要平安回家哦"的心声。——苏静《知日·断舍离》
6、制作者的用心会体现在产品上,而享用者则会体会到这份用心,从而用具体行动来报答制作者。——苏静《知日·断舍离》
7、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山下英子《断舍离》
8、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山下英子《断舍离》
9、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一种最好最舒服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充裕。尤其对于都市人的工作与生活来说,空间和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也是重要的资产。——苏静《知日·断舍离》
10、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的情况,就要有意识地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运用加分法的过程……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这本书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关系做了相当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启发*。……觉得“这东西会坏,说明我还是别用它的好”,进行自我贬低。——山下英子《断舍离》
11、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要如“在逆风中扬起风帆”这句话一般,始终怀揣一颗迎着风浪也要拼尽全力向前进的心。——苏静《知日·断舍离》
12、接触瑜伽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把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苏静《知日·断舍离》
13、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山下英子《断舍离》
14、“舍弃的背后,正是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苏静《知日·断舍离》
15、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山下英子《断舍离》
16、就拿断舍离来说,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像这样,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你自己……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看清身边的物品,然后做出选择。——山下英子《断舍离》
17、新的整理术,不仅要解决表象问题,更要灌输新的人与物的价值观念。——苏静《知日·断舍离》
18、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了断舍离,打做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和乐观。——山下英子《断舍离》
19、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山下英子《断舍离》
20、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山下英子《断舍离》
21、我常常在日本的设计或是艺术里,看到许多"留白"的空间,画面或文字,因为有形无形的留白空间,而多了喘息与想象的美感。——苏静《知日·断舍离》
22、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山下英子《断舍离》
2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山下英子《断舍离》
24、“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25、想要的东西,很多;需要的东西,很少。——苏静《知日·断舍离》
26、舍不得丢是一种状况,还有一种舍不得的状况是"舍不得用"。好东西因为舍不得用,而被藏在柜子里面不见天日。山下英子认为,好东西舍不得用而把它收起来、还勉强自己去用比较差的,这样的话品味永远都无法提升,也影响别人看待你的态度。明明有好的东西,却容许自己去用次等的物品、对物品和赠送礼物的人的心意,其实都是一种浪费和亏待。——苏静《知日·断舍离》
27、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山下英子《断舍离》
28、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要学会像帆船一样采取”z”字形迂回前进的心态和方法。这样,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永远不会被击垮。——苏静《知日·断舍离》
29、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山下英子《断舍离》
30、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维度:一是我和物品的关系,二是当下断舍离的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同时,进行时时更新,不断进行更换。断舍离给人带来改变的机制: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通过断舍离不断筛选物品的训练,能渐渐了解自己,从而更清楚地判断出自己准确的自我形象。——山下英子《断舍离》
31、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山下英子《断舍离》
32、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山下英子《断舍离》
33、断舍离衍生出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此,分类也应该是进行最小限度的分类。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要想从二三十种东西里做出选择,光是了解情况恐怕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34、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山下英子《断舍离》
35、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山下英子《断舍离》
36、我们不就是为了追求让人“怦然心动”的人事物,为了生活里洋溢着幸福感才一直努力的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讲到的整理二部曲,一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其重要的整理观念是:整理时选择的并非“要丢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的东西”,选完后其余全部舍弃,让空间立马清爽起来!二是要“决定每件物品的定位”。——苏静《知日·断舍离》
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3.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4.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5.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
6.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7.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8.集中一点,做到完美。
9.让人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要的。
10.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
11.看不见70%,看得见50%,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10%。
12.自立、自在(卷)、自由(是否便于选择)
13.察觉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14.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相遇,缘尽了就潇洒放手。
15.留下物品前先思考“我要不要用,而非能不能用”。
1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第4篇:断舍离经典语录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断舍离经典语录,供大家阅读。
1、老子的《道德经》中讲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即有关学习,要日益精进,广学多闻;关于修道,则是要日渐除去不必要的部分,去芜存菁而能明心见*。——苏静《知日·断舍离》
2、人无法在与自己没有连接点的事物上感受到魅力。因为我感兴趣,所以觉得有魅力。这就是建筑的突破口''!——苏静《知日·断舍离》
3、对其他事物的了解让人更加了解自己。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旅行,接触各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这让我自身的价值观越来越明确。——苏静《知日·断舍离》
4、通向自由的50个舍弃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素一种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余裕。没有比双手更灵巧的工具。——苏静《知日·断舍离》
5、便当的存在却又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它永远都表达着制作者:"我永远都是你的支持者""在外注意安全,要平安回家哦"的心声。——苏静《知日·断舍离》
6、制作者的用心会体现在产品上,而享用者则会体会到这份用心,从而用具体行动来报答制作者。——苏静《知日·断舍离》
7、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山下英子《断舍离》
8、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山下英子《断舍离》
9、断舍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数字与传统的好坏,而是触发我们,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可以更加瞻前顾后地选择一种最好最舒服的方式。它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清爽,还有随之而来的时间上的充裕。尤其对于都市人的工作与生活来说,空间和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也是重要的资产。——苏静《知日·断舍离》
10、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的情况,就要有意识地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运用加分法的过程……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这本书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关系做了相当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启发*。……觉得“这东西会坏,说明我还是别用它的好”,进行自我贬低。——山下英子《断舍离》
11、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要如“在逆风中扬起风帆”这句话一般,始终怀揣一颗迎着风浪也要拼尽全力向前进的心。——苏静《知日·断舍离》
12、接触瑜伽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把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苏静《知日·断舍离》
13、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山下英子《断舍离》
14、“舍弃的背后,正是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苏静《知日·断舍离》
15、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山下英子《断舍离》
16、就拿断舍离来说,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像这样,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你自己……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看清身边的物品,然后做出选择。——山下英子《断舍离》
17、新的整理术,不仅要解决表象问题,更要灌输新的人与物的价值观念。——苏静《知日·断舍离》
18、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了断舍离,打做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和乐观。——山下英子《断舍离》
19、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山下英子《断舍离》
20、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山下英子《断舍离》
21、我常常在日本的设计或是艺术里,看到许多"留白"的空间,画面或文字,因为有形无形的留白空间,而多了喘息与想象的美感。——苏静《知日·断舍离》
22、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山下英子《断舍离》
2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1、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2、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山下英子《断舍离》
24、“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25、想要的东西,很多;需要的东西,很少。——苏静《知日·断舍离》
26、舍不得丢是一种状况,还有一种舍不得的状况是"舍不得用"。好东西因为舍不得用,而被藏在柜子里面不见天日。山下英子认为,好东西舍不得用而把它收起来、还勉强自己去用比较差的,这样的话品味永远都无法提升,也影响别人看待你的态度。明明有好的东西,却容许自己去用次等的物品、对物品和赠送礼物的人的心意,其实都是一种浪费和亏待。——苏静《知日·断舍离》
27、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山下英子《断舍离》
28、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要学会像帆船一样采取”z”字形迂回前进的心态和方法。这样,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永远不会被击垮。——苏静《知日·断舍离》
29、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山下英子《断舍离》
30、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维度:一是我和物品的关系,二是当下断舍离的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同时,进行时时更新,不断进行更换。断舍离给人带来改变的机制: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通过断舍离不断筛选物品的训练,能渐渐了解自己,从而更清楚地判断出自己准确的自我形象。——山下英子《断舍离》
31、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山下英子《断舍离》
32、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山下英子《断舍离》
33、断舍离衍生出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此,分类也应该是进行最小限度的分类。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要想从二三十种东西里做出选择,光是了解情况恐怕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山下英子《断舍离》
34、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山下英子《断舍离》
35、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山下英子《断舍离》
36、我们不就是为了追求让人“怦然心动”的人事物,为了生活里洋溢着幸福感才一直努力的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讲到的整理二部曲,一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其重要的整理观念是:整理时选择的并非“要丢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的东西”,选完后其余全部舍弃,让空间立马清爽起来!二是要“决定每件物品的定位”。——苏静《知日·断舍离》
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3.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4.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5.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集在物品上的状态……收纳这些东西,不过是在做垃圾分类。
6.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7.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8.集中一点,做到完美。
9.让人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要的。
10.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
11.看不见70%,看得见50%,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10%。
12.自立、自在(卷)、自由(是否便于选择)
13.察觉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14.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相遇,缘尽了就潇洒放手。
15.留下物品前先思考“我要不要用,而非能不能用”。
1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第5篇:山下英子《断舍离》的经典语录
1.看不见70%,看得见50%,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10%。
2.自立、安闲(卷)、自由(是否便于选择)
3.察觉心里深处的真实设法。
4.尽情享受与物品的相遇,缘尽了就潇洒罢休。
5.留下物品前先思虑“我要不要用,而非能不能用”。
6.人类最年夜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前提。我们很等闲让自己跟着别人的神*升沉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神*快活引力圈里来。
7.他糊口得那么优美,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工具送他就了事了。
8.集中一点,做到完美。
9.让人踌躇的工具,果真仍是不要的。
10.把自己不要的工具送给有需要的人。
11.断,隔离不需要的工具。舍,舍去多余的废料。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此刻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罢休。
12.不管工具有多贵,有多罕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剖断的人才够强年夜。能够铺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傲。
13.从加法糊口转向减法糊口很首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步履,而是步履带来了心灵的转变。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4.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15.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况……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年夜都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积在物品上的状况……收纳这些工具,不外是在做垃圾分类。
16.若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工具,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立场来看待你。
第6篇:离别的经典句子
今日的离别是为了今后的相聚,暂时的分开让我们更懂的珍惜。下面有小编整理的离别的经典句子,欢迎阅读!
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离情愁苦是因为相聚欢乐,假如重逢有加倍的欢乐,那么,我宁愿承受更大的愁苦。
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个小步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默默地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遇。愿这儿温馨的微风,给你捎去我的深情的祝福和祈祷。
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在工作中有你的关心和问候,在同行的路上有你祝福和微笑,我感激:红尘中有你同行。
毕竟有缘,我们共聚了三个春秋,今天要离去--为了彼此的梦想,除了道一声珍重,更愿你快乐活泼。
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不能够,我知道人间最难得的是友情,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你临别的微笑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摄在我心的底片上,却留下了永恒。我时时将它托在思念的掌心里,那形象是那么真切,那么清晰!
你能看到我留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滴在键盘上的泪。
你走来的时候,我的期待在远方;你离去的时候,你就是我梦绕魂牵的期待。
你走了,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恋……
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没有你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我自己。
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握别,让感觉在手中轻轻撩过,共享一份难忘的温馨……
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山和山无法相会,我与你总会重逢。
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一朝离别后,两地人消瘦,三餐没胃口,四季少春秋,五体投地愁,六亲劝不住,七情无归宿,八分是孤独。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
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月朦胧,鸟朦胧,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有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月朦胧,鸟朦胧,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有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即将分别,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毋忘我。
这一次我真的离开了你,比当初爱上你更需要勇气,这一次我真的离开了你,不敢告诉你我还是爱你!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有千言万语,看一眼校长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了滚烫的泪珠。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数一*室的楼梯,心中荡起了甜蜜的回忆。
也许时间真的是那么的不等人,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中考倒计时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直到我们逐渐感受中考的来临,感受这份离别的*楚与战斗的紧张。我们合影留念,为的是记下每一张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笑容。我静静地仰望蓝天,我曾经在它的怀抱下生活了三年,那分眷恋,那分难忘。
我静静走出教室,带上门,靠着熟悉的墙,望一望那熟悉的天空,不知道为什么,一股晶莹的液体从我眼里流出,心有点**的。我走了……再见!我的初三!我的同学!我的梦!
我多么希望你能留下去,那份千言万语化成的不舍,尽在这不言之中,但那已经不可能了。
微微清风掠过,带来阵阵菊花香,你的眼神掠过一丝忧伤。两两相望。泪一滴一滴画出优美的弧线,金黄的树叶厚厚一叠,带着我们的友谊。枯黄,心里有中说不出的滋味。友谊被时间一点点的吞噬,像水一样流走。这就是离别的时候。
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握别,让感觉在手中轻轻撩过,共享一份难忘的温馨。
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份温暖,朋友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即便是离别,也把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像星光闪闪的,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伤感的句子。
也想过不认识你,便不会有我今天的痛,可我从未后悔过。如果真如你所说还爱我,便忘了我好好过。
三年前,我们告别了稚嫩的小学时代,步入了向往、憧憬已久的初中校园。幻想着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扎着羊角辫、什么都不懂的幼稚小孩,却依旧摆脱不了那份可笑的无知。
三年的生活啊!!我们一起追逐过,一起打闹过,一起幻想过,一起哭泣过,一起欢乐过,一起分享过。也许初中的三年生活,就犹如晴澈天空下的云,另人向往,想永远留住,却无法实现。
初三的我们,不知何时多了一份纯熟。还来不及庆幸,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也随之而来了。距离中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分开的日子也迫在眉睫了。时不时,总会回忆起以前的那段时光,可最后,却总会走向离别。朝着自己不同的梦想,彼此渐行渐远。心里只有一份卑微的祈盼:多年以后,偶遇曾经的你我,是否仍然能一眼就认出对方,叫出彼此的名字。
2024-04-09 22:07:41
2024-04-09 22:04:55
2024-04-09 22:02:09
2024-04-09 21:59:23
2024-04-09 21:56:37
2024-04-09 21:53:51
2024-04-09 21:51:05
2024-04-09 21:48:19
2024-04-09 21:45:33
2024-04-09 21:42:47
2024-04-09 21:40:01
2024-04-09 21:37:14
2024-04-09 21:34:28
2024-04-09 21:31:42
2024-04-09 21:28:56
2024-04-09 21:26:10
2024-04-09 21:23:24
2024-04-09 21:20:38
2024-04-09 21:17:52
2024-04-09 21: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