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考进中科大,22岁破百年难题,拒美国绿卡的曹原,有多厉害?
2024-07-05 07:46:07
她曾热烈追求他,又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他俩结婚时朱德主婚
在红军历史上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曾是师范学校的同学。男的英俊温顺,女的大胆泼辣,”女追男“轰动一时。后来男方父亲捧打鸳鸯,却让两人走得越来越近,最终双双加入红军,成为一对红色情侣。他俩结婚时,朱德亲自主婚。
他们就是曾日三、吴仲廉夫妇。
曾日三190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1919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再加上相貌英俊、个子高挑、皮肤白皙,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美少年,自然受到很多女同学的青睐。不过,当时的曾日三还非常腼腆,见到女生就害羞,再者他自己觉得作为学生不应该该早恋,便对那些喜欢他的女生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偏偏有个女学生不信邪,热烈地追求曾日三。她就是吴统莲,一个思想进步而且大胆泼辣的女生。她对曾日三可说是日思夜梦,不把他追到手决不肯罢休,此事在该校轰动一时。
起初曾日三像对待其他女生一样,对其拒之千里。但在吴统莲的猛烈攻势下,曾日三的心理防线一点一点被蚕食。
就在吴统莲准备庆祝胜利之时,却遭到曾日三的父亲曾宪周无情的打击。曾宪周极力反对他们的恋情,认为吴统莲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儿媳妇人选,只会把儿子引上“邪路”。
为了斩断这段恋情,曾宪周按照当时的习俗,买来一个9岁女童给儿子当童养媳。曾日三生来性情温顺,不敢公然违抗父命,只知对其叹气:“你若一定要我如此过下去,我这一世都不会快活。”
曾宪周不仅干涉儿子的恋爱自由,对其工作问题也操透了心。他安排儿子去县税捐局做一名职员,不过此时曾日三已逐渐觉醒,不久即辞掉这份工作,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在此前后,他一直与吴统莲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经常书来信往。
此后,曾日三在吴统莲等衡阳三师同学的影响下,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积极参与各种工农运动。这时吴统莲已改名为吴仲廉,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时关注着曾日三的思想动向,成为他的革命引路人。
1928年2月,曾日三经吴仲廉介绍,成为宜章县苏维埃政府的一名宣传员。不久,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在湘南成立,曾日三担任师部秘书,吴仲廉也加入红军,成为一名宣传战士。
经过长期的共同战斗、共同成长,曾日三和吴仲廉两人越来越了解对方,逐渐成为一对真正的红色情侣。1928年12月,他们在茨坪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军长朱德亲自主婚,战友们纷纷祝贺,称赞二人是真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1929年1月,曾日三、吴仲廉夫妇跟随红四军主力,顶风冒雪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一带进军。
行军途中,曾日三身上挂着一串特殊的“装饰品”——好几个墨水瓶。因他作为朱、毛直接领导下的红四军军部参谋,需要在沿途不时出布告、写标语,宣传红军的政策。
而他的妻子吴仲廉呢,本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当然大有用武之处。她在曾日三的协助下,编写了不少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参与土地革命的歌词,配上地方小调,带领宣传队员沿路演唱,得到红军指战员和各地群众的喜爱。
长征出发时,吴仲廉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曾吴。产后不久,她就被编到红军总部干部休养连。后来,她又随丈夫曾日三调到红九军,任敌工部副部长。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嗷嗷待哺,让长征中的吴仲廉行动起来更困难了。但她舍不得孩子,没有像很多红军夫妻那样,把孩子送给老百姓抚养,而是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
部队仅有的几匹战马都用来驮伤病员了,吴仲廉只能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把孩子搂在怀里、背在背上,艰难地向前行进,就这样一步一步从西南走到了甘肃。
曾日三虽然与妻子同在一个连队,但他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哺乳中的妻子,也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
红九军来到距肃州不远的梨园口一带时,意外遭遇敌人的骑兵部队。战斗打响后,陈海松壮烈牺牲,曾日三接到总指挥部队的命令,代理红九军政委之职,率领部队继续作战。
4月下旬,红九军到达安西,打算攻下这座县城为部队提供给养。没想到敌人极其顽固,仗着武器精良、粮草充足,死死地守住县城。
红九军久攻不下,只得撤回到红柳园子附近。立足未稳之际,狡猾的敌人已派出一支骑兵队已经冲突而至。
曾日三见此情景,马上命令妇女和伤病员先行突围,其他所有人负责掩护。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曾日三简明扼要地进行交待:“大家顺着电线杆分布的路线,朝西北方向突围,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只要挺过这两三天,就是星星峡,那儿有红一方面军的人来接应咱们!”
说完这句话,曾日三率领一队战士,用园子四周的围墙作掩护,枪弹齐发阻止来犯之敌。
他们有效牵制了敌人,使得相当一部分伤病员和妇女突围而出。后来他们会合其他红军部队共800多人,历尽艰险,终于坚持到星星峡。
然而,负责掩护的红九军政委曾日三却未能幸免于难。战斗打到最后,曾日三被敌人重重包围,他的子弹全部打光了,为免被俘后遭到敌人侮辱,他从身上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数名猛扑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年仅33岁。
噩耗传来,吴仲廉悲痛欲绝,但为了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她只能振作精神,继续战斗。
年轻的曾日三用誓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满腔热血,为西路军在历史上增添了极为悲壮英勇的一笔,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2024-07-05 07:46:07
2024-07-04 10:53:59
2024-07-04 10:51:42
2024-07-04 10:49:26
2024-07-04 10:47:09
2024-07-04 10:44:52
2024-07-04 10:42:36
2024-07-04 10:40:19
2024-07-04 10:38:03
2024-07-04 10:35:48
2024-07-04 10:33:31
2024-07-03 09:56:34
2024-07-03 09:54:18
2024-07-03 09:52:02
2024-07-03 09:49:46
2024-07-03 09:47:30
2024-07-03 09:45:15
2024-07-03 09:42:59
2024-07-03 09:40:43
2024-07-03 09:38:27